引子:一个“胃疼”少年的惊魂夜 凌晨两点,急诊室冲进来一位捂着肚子、面色苍白的18岁小伙,边跑边喊:“医生!我胃疼得受不了!晚饭就吃了两串烤腰子啊!”护士小姐姐眼疾手快把他按到检查床上,我作为当晚值班的胃肠外科主任医师,一按他的右下腹,小伙子直接“嗷”地一声弹了起来。 “小伙子,你这可不是胃疼,是阑尾炎啊!”我一边开检查单一边调侃,“你肚子里有条‘小尾巴’闹脾气了,再不处理,它可能就要‘自爆’了。” 果不其然,CT显示阑尾肿胀得像根腊肠,尖端还挂着一颗粪石,妥妥的急性阑尾炎。两小时后,腹腔镜手术顺利切除了这颗“定时炸弹”。术后小伙恢复神速,第三天就嚷嚷着要出院吃火锅,被我一句“火锅可以等,肠子漏了可不等你”吓得乖乖躺了回去。 这个病例看似普通,却暴露了大众对阑尾炎的诸多误解——比如总把右下腹痛当“胃病”,或者以为阑尾炎只是“小毛病”。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条藏在盲肠末端的“迷你小尾巴”,看看它闹起脾气来有多难缠。 第一章:阑尾为何总爱“搞事情”? 1.1 阑尾的“死胡同”设计 阑尾是盲肠末端一条长约5-10厘米的细管状结构,内腔仅有筷子粗细。它像一条死胡同,一端连着盲肠,另一端封闭。这种“单向通道”设计,注定让它成为肠道里的“垃圾回收站”——食物残渣、粪石、寄生虫,甚至吞下的樱桃核都可能卡在这里[1]。一旦堵塞,阑尾就会像被捏住口的气球,内部压力飙升,细菌疯狂繁殖,最终导致炎症甚至穿孔。 1.2 粪石:阑尾炎的“头号通缉犯” 约35%的急性阑尾炎由粪石引起[2]。这些“石头”其实是干燥硬化的粪便,可能因为长期便秘、饮食纤维不足或肠道蠕动异常而形成。想象一下,一颗粪石卡在阑尾口,就像把排水管堵了,污水横流能不引发炎症吗? 1.3 其他“帮凶”:淋巴增生、肿瘤和寄生虫 儿童和青少年阑尾炎常与上呼吸道感染相关——因为感染会导致阑尾淋巴组织增生,进一步堵塞管腔[3]。此外,阑尾肿瘤、蛔虫钻入等罕见情况也可能成为病因。不过别慌,90%以上的阑尾炎还是粪石或淋巴增生惹的祸。 第二章:阑尾炎的“表演艺术”——从“装胃病”到“真穿孔” 2.1 经典症状:转移性右下腹痛 教科书式的阑尾炎会“声东击西”:最初表现为上腹或脐周隐痛【内脏神经定位模糊),数小时后疼痛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炎症波及壁层腹膜)。不过,现实中只有约50%的患者按剧本演出[4]。有些人可能全程只有右下腹痛,或者疼痛位置随阑尾解剖变异而“漂移”——比如盆腔位阑尾炎可能表现为“想拉又拉不出来”,肝下位阑尾炎则伪装成胆囊炎。 2.2 伴随症状:发烧、呕吐和“不想吃饭” 约80%的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但千万别以为吐完就没事了!阑尾炎的呕吐是“先痛后吐”,而胃肠炎通常是“先吐后痛”。此外,低热【38℃(左右)和食欲骤降也是常见信号。记住,如果一个吃货突然对美食失去兴趣,肚子肯定在报警! 2.3 危险升级:从发炎到穿孔只需72小时 未经治疗的阑尾炎可能在48-72小时内进展为穿孔。此时患者反而觉得“疼痛减轻”——其实是阑尾破溃后腔内压力下降的假象。但别高兴太早,接下来的腹膜炎会让你痛到怀疑人生:肚子硬得像木板,高烧不退,甚至休克。这种时候,医生可能要开腹做“大扫除”了。 第三章:医生的“破案工具”——如何揪出阑尾炎? 3.1 查体:按肚子也有大学问 ·麦氏点压痛:右下腹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处,一按就跳脚。 ·反跳痛:按压后突然松手,疼痛加剧提示腹膜刺激。 ·闭孔肌试验/腰大肌试验:摆出特定姿势诱发疼痛,帮助定位阑尾位置。 不过,这些检查对肥胖患者或儿童可能不太靠谱。比如小朋友阑尾炎常表现为“蜷缩侧躺、拒绝蹦跳”,而孕妇的阑尾可能被子宫顶到右上腹,极易误诊[5]。 3.2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的“红色警报” 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升高【10×10⁹/L)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是典型表现,但约30%的老年人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不升高[6]。C反应蛋白【CRP)超过10mg/L则提示炎症活跃。 3.3 影像学检查:B超和CT,谁是王者? ·超声:无辐射、价格低,但对肥胖患者或肠气干扰者可能看不清。典型征象是“靶环征”或阑尾直径6mm[7]。 ·CT:诊断准确率高达95%,还能发现脓肿、粪石等并发症。不过年轻人要慎防辐射,孕妇更推荐MRI。 第四章:治疗方案——切?还是不切? 4.1 手术治疗:腹腔镜VS开腹 ·腹腔镜手术:打三个钥匙孔大小的洞,创伤小、恢复快,术后1-2天就能下床。适合大多数患者,尤其是爱美的年轻人[8]。 ·开腹手术:切口长约5-8厘米,适用于严重粘连、穿孔或术中出血的患者。虽然疤痕明显,但必要时能救命。 4.2 保守治疗:抗生素能代替手术吗? 对于单纯性阑尾炎,抗生素治疗成功率约60%-80%[9]。但复发率高达40%,且可能掩盖穿孔风险。所以目前主流观点仍是“能切就切”,除非患者有严重手术禁忌。 4.3 特殊情况处理 ·孕妇阑尾炎:妊娠中晚期手术风险高,但一旦穿孔可能引发流产,必须果断决策。 ·阑尾周围脓肿:先穿刺引流+抗生素,6-8周后再行阑尾切除[10]。 第五章:术后恢复与长期管理 5.1 术后护理:从流食到火锅的距离 术后第一天建议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逐渐过渡到半流质(【粥、面条)。通常3-5天后可恢复正常饮食,但需避免辛辣、油腻食物。想要吃火锅?至少等两周,还得看肠道是否“给面子”! 5.2 并发症预警:别让阑尾炎“买一送一” 尽管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率低于5%,但仍需警惕出血、切口感染和肠粘连。若术后持续发热或腹痛加重,可能是腹腔感染或肠瘘的征兆,需立即就医[11]。 5.3 阑尾切除后的“后遗症” 总有人担心切除阑尾会降低免疫力。其实,阑尾在成人中已退化为免疫辅助器官,切除后对免疫功能影响微乎其微[12]。反倒是保留下来的发炎阑尾,可能成为未来的“不定时炸弹”。 尾声:预防阑尾炎?不如学会“听懂肚子的呼救” 虽然尚无明确方法预防阑尾炎,但保持规律排便、多吃膳食纤维、治疗肠道寄生虫感染可能降低风险。更重要的是,当出现持续腹痛时,别百度自诊,别乱吃止痛药,更别指望“喝热水躺平”——赶紧找医生!毕竟,你永远不知道肚子里那条“小尾巴”是准备放烟花还是扔炸弹。 参考文献 1.王强, 等. 急性阑尾炎发病机制及诊断研究进展.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20. 35(6): p489-493. DOI: 10.3760/cma.j.cn113855-20200312-00145. 2.李伟, 等. 粪石性阑尾炎的CT诊断价值.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9. 35(8): p1215-1218. DOI: 10.13929/j.1003-3289.201809079. 3.刘芳, 等. 儿童急性阑尾炎临床特征分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21. 42(3): p234-238. DOI: 10.3760/cma.j.cn421158-20200817-00567. 4.陈明, 等. 不典型急性阑尾炎的诊断策略.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8. 27(11): p1247-1251.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8.11.011. 5.张红, 等. 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诊疗进展.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22. 38(4): p456-460. DOI: 10.19538/j.fk2022040113. 6.赵敏, 等. 老年急性阑尾炎临床特点分析.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9. 38(5): p532-535. DOI: 10.3760/cma.j.issn.0254-9026.2019.05.013. 7.周涛, 等. 超声与CT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21. 37(6): p641-644. DOI: 10.3877/cma.j.issn.1004-4477.2021.06.012. 8.吴杰, 等. 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疗效对比.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20. 19(7): p745-749. DOI: 10.3760/cma.j.cn115610-20200512-00345. 9.孙丽华, 等. 抗生素治疗单纯性急性阑尾炎的远期疗效观察.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1. 24(4): p367-371. DOI: 10.3760/cma.j.cn441530-20201019-00512. 10.杨斌, 等. 阑尾周围脓肿的阶段性治疗策略.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8. 38(9): p1026-1029. DOI: 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18.09.18. 11.黄磊, 等.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并发症分析及处理.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9. 34(12): p1023-1026. DOI: 10.3760/cma.j.issn.1007-631X.2019.12.013. 12.徐静, 等. 阑尾免疫功能研究进展. 中华医学杂志, 2020. 100(15): p1185-1189. DOI: 10.3760/cma.j.cn112137-20191226-02801.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