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网

当前位置: 女性网 > 娱乐 > 文章页

这种食物里的隐形杀手,正在悄悄毁掉女性的健康

时间:2025-05-07 08:31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18 次
原创 营养师王斌 第十一诊室 图片: 黄仔 | 撰稿: 营养师王斌 | 责编: 木头羊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大家好呀,五一假期过得怎么样? 出游的出游

原创 营养师王斌 第十一诊室

图片: 黄仔 | 撰稿: 营养师王斌 | 责编: 木头羊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大家好呀,五一假期过得怎么样?

出游的出游,回家的回家,估计不少小伙伴都搁置了减肥计划,开始频繁光顾当地美食店,大吃特吃起来……即使没回家没出游,待在自己屋子里追剧看电影看书,也会配上薯片辣条、干果话梅等等小零食吧,不上班的日子就是美滋滋呀。

但很多时候,就是这些小小的生活习惯改变,可能就开始对你的健康造成威胁,之前我看到个关于#中国人吃盐过多致死率世界第1#的热搜,有研究表明,中国居民的食盐摄入量是全球最高的国家之一,几乎达到推荐摄入量的2倍!

▲图片来源:微博

其实我真的很能理解,大家都爱吃的热门菜色必然会涉及到重油、重盐、重辣、重糖,比如鱼香肉丝、宫保鸡丁、麻婆豆腐、东坡肉、盐水鸭等,最简单的例子——很多人早餐爱吃的咸鸭蛋,里面就含有不少隐形盐,多吃2个一天的盐摄入量就超标了。

虽然咸鸭蛋口感比煮鸡蛋好很多,尤其咸蛋黄鲜香的口感有点像蟹黄,而且咸鸭蛋部分营养素含量也高于鸡蛋,但它最致命的缺点就是钠含量太高,是鸡蛋的9倍,占成年人每日钠摄入量的一半多。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图片来源:薄荷健康

所以关于吃盐这事儿,我真的得跟你们好好说道说道,今天的内容一定要认真看,尤其是姑娘们和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们。

什么?你问为啥?快跟我来看下面这个研究:

女性更易对盐敏感?

盐是维持生理功能必需的营养素。然而,大多数人每天的盐摄入量其实远远超过了他们的生理需要,并且超过了推荐上限。过量的盐摄入会导致血压升高,从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据估计,全球每年约有500万人因盐摄入过量而死亡。

国际知名高血压期刊Hypertension发表了一篇重要综述,研究指出,对于大约三分之一的健康人(以及5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来说,盐摄入量对血压升高的影响极大,这些人被归类为盐敏感人群,女性对盐的敏感性普遍高于男性。

对盐敏感的女性,不能有效抑制肾素与血管紧张素及醛固酮系统,醛固酮水平会升高,从而增加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此外,在年龄较高、伴有肾脏或血管功能相关合并症(如糖尿病、高血压、肾病)的人群中,盐敏感的发生率也较高。

除了会导致血压升高外,长期食用盐量超标的食物,还可能有更多让你意想不到的危害。

▲图片来源:giphy

钠摄入过多的危害

吃盐过多会扰乱免疫系统功能

盐摄入过多会增加患免疫性疾病的风险,还会降低抵抗力,使人更容易患感染性疾病。研究发现,巨噬细胞和不同T淋巴细胞类群的状态,以及免疫相关蛋白质的比例,都可能受到体内盐含量的调节,如Th17和CD69。

人群观察研究发现,盐摄入量不同时,免疫系统的反应状态有显著的差异。

在受到丝裂原物质刺激后,「重口味人群」(盐摄入量为12克/天),相比「较清淡口味人群」(盐摄入量为9克/天)、「口味清淡人群」(盐摄入量为6克/天),单核细胞的数目会明显上升(提示感染,有炎症)。

吃盐少的情况下,促炎细胞因子IL-6和IL-23水平下降,而抑炎因子IL-10的水平上升。

同时,盐还可能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的状态来调节免疫功能。

肠道菌群是人体肠道的正常微生物,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能合成多种人体新陈代谢必须的维生素。

《自然》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称,高盐摄入会改变小鼠的肠道菌群。高盐环境刺激特定肠道菌群产生致病性Th17细胞,高盐饮食影响小鼠肠道菌群丰度,乳杆菌属减少,受影响最大的为鼠乳杆菌。

吃盐过多会增加皮肤受致病菌感染的风险

皮肤组织与身体的盐含量调控有关,而皮肤中的免疫细胞又受到盐含量的调节,盐摄入过多,可能增加皮肤受致病菌感染的风险。

因此,对重口味的人群来说,减少盐的摄入量可能有利于皮肤健康,对于控制痘痘和减少各种皮肤慢性炎症有好处。

▲图片来源:Giphy

吃盐过多可能会降低生育能力

动物研究发现,吃高盐饲料的动物不仅生长速度受限,而且雄激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等生育相关激素的水平也受到影响,从而不利于受孕和胚胎发育。

这可能是由于高盐饮食引起炎症反应所带来的结果。

过多的盐摄入与高血压相关,并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及死亡风险

血压是心脑血管事件公认的替代终点。高盐饮食诱发的血压增高、心血管疾病等,可能导致全球每年约500万人的死亡。

美国心脏协会(AHA)认为盐敏感性是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且这种风险因素独立于血压之外、与血压一样重要。

综述强调,盐敏感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更容易受到较高血压的影响(由于持续的高盐饮食)。事实上,OHS(Olivetti Heart Study)长达15年的随访分析结果也同样证实,盐敏感受试者的高血压发生率较高。

▲图片来源:Giphy

吃盐过多伤肝损心

去乙酰化酶3(SIRT3)是线粒体中的一个重要的去乙酰化修饰酶,能够调控线粒体中许多代谢酶的活性,进而调控细胞线粒体的代谢。

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祝之明团队近期发表于Circulation的一项研究发现,高盐饮食下,由组蛋白修饰引起的SIRT3抑制,导致了持续的肝脂肪变性和炎症,从而促进了心血管损伤。

吃盐过多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和美国癌症研究所发现,增加盐的摄入量会增加胃癌发生的风险。每日摄入1克钠可使胃癌风险增加18%,钠的摄入量越多,对人体的危害越大。

长期摄入过多盐,会使胃酸分泌减少,从而抑制前列腺素E的合成,降低胃黏膜的防卫能力,增加胃部病变及发生胃癌的风险。

高盐饮食还会导致胃黏膜直接损伤,发生广泛性的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病理改变,增加胃黏膜细胞发生癌变的风险。

吃盐过多增加体重

目前已知吃盐过多增重的底层逻辑是:盐(氯化钠)只要溶入水中,就会超强地吸引水分子,水分增加会导致增重。

有人会说:那我接下来几天少吃盐,不就能恢复正常了吗?

但是,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和口味清淡的人比起来,重口味人群患肥胖、脂肪肝和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更高。

重口味和长胖之间,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而且不仅仅是增加水分那么简单,虽然目前原理还不清楚。

▲图片来源:Giphy

科学健康的饮食推荐指南

说完了高盐饮食的危害,接下来也得给大家提供一些对应的解决办法才行,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一种科学健康的饮食法,姑娘们如果能坚持下去好处多多~

建议女性日常饮食可以参考DASH饮食法。所谓DASH饮食法就是膳食方式阻断高血压,有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和肥胖,对于逆转高血压非常有效。

DASH包括6点:

少盐

DASH饮食法建议每人每天钠的摄入量最多为2300毫克,换算成盐也就是5.75克盐。

其实,《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也是建议成年人每日盐的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内。低钠版的DASH饮食法更是要求每天钠的摄入量限制在1500毫克以内,也就是3.75克盐。

多谷物

建议每人每天摄入全谷物和杂豆50~150克,如全麦粉、糙米、燕麦米、小米、玉米等。

▲图片来源:Giphy

多蔬果

每天蔬菜摄入量建议为300~500克;每天水果的食用量建议为200~350克。

适量的坚果

每天摄入坚果10克左右,相当于2~3个核桃或者6~7个腰果。

少油脂少红肉

成人每日肉类的摄入量:畜禽肉类为50~75克,鱼虾类为75~100克,大家可在推荐范围内自由调配。

少甜食及少含糖饮料

建议日常饮食一定要注意减少含糖的加工食品,包括各种含糖的饮料,每日游离糖的摄入量控制在25克以内。

即使是喝纯果汁,也应该注意量:成人≤500毫升/日;儿童≤300毫升/日。

好啦,今天的科普就到这里,希望姑娘们即使在假期里,也能稍微注意饮食习惯,少吃或不吃重油盐糖的食品,收获健康的身体,美丽的心情,快乐度过每一天~

别忘了动动手指一键转发家庭群,关心一下我们的父母长辈们哦~

参考文献

[1] Matthew A. Bailey et al, Salt Sensitivity: Causes, Consequences, and Recent.Advances.Hypertension.(2023).Doi:10.1161/HYPERTENSIONAHA.123.17959

[2] Wilck N, Balogh A, Markó L, et al. The role of sodium in modulating immune cell function[J]. Nature Reviews Nephrology, 2019, 15(9): 546-558

[3] Wenstedt EFE, Remmerswaal EBM, van der Bom-Baylon, et al. The effect of high-salt diet on T-lymphocyte subpopulations in healthy males—A pilot study[J]. Journal of Clinical Hypertension, 2020, 22(11): 2152-2155

[4] Yi B, Titze J, Rykova M, et al. Effects of dietary salt levels on monocytic cells and immune responses in healthy human subjects: a longitudinal study[J]. Translational Research, 2015, 166(1):103-110.

[5]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 and 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Food, nutrition and the prevention of cancer: a global perspective.Washington(DC): 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2007.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5-05-11 17:05 最后登录:2025-05-11 17:05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