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俊峰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医疗工作40年,擅长运用中医药、针灸、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不孕症、男性不育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失调、卵巢早衰、绝经综合征、失眠不寐、亚健康调理、痤疮、黄褐斑、急慢性盆腔炎、HPV感染、宫颈病变及高危妊娠、产后关节痛、乳汁量少、回乳、乳腺炎等多系统疑难杂症。 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是一种复杂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影响着众多育龄期女性的健康和生育能力。中西医对PCOS的认识各有侧重,以下将从两种医学体系的角度,带您全面了解PCOS。 一、西医视角:激素失衡与代谢异常 西医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女性常见的一种复杂的内分泌及代谢异常疾病,以慢性无排卵或稀发排卵(排卵功能紊乱或丧失)和高雄激素血症(妇女体内男性激素产生过剩)为特征,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律、不孕、多毛和/或痤疮。在人群当中的发病率是6%~20%,从青春期到育龄期都会存在,十几岁女性表现为月经不调,育龄期女性更多表现为不孕。不良生活方式是本病的主要诱因,例如不运动,过多的甜食和油腻食物的摄入,熬夜、减肥、不良情绪刺激等。 PCOS的发生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 激素失衡: 雄激素过多: PCOS患者体内雄激素水平升高,导致月经失调、痤疮、多毛等症状。 胰岛素抵抗: 约50%-70%的PCOS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促黄体生成素(LH)升高: LH升高会刺激卵巢分泌更多雄激素,进一步加重激素失衡。 2. 代谢异常: 肥胖: 约40%-60%的PCOS患者超重或肥胖,肥胖又会加重胰岛素抵抗和激素失衡,形成恶性循环。 脂代谢异常: PCOS患者常伴有血脂异常,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3. 其他因素: 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也可能参与PCOS的发生发展。 二、中医视角:脏腑失调与痰瘀互结 中医古籍中并无“多囊卵巢综合症”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月经后期”、“闭经”、“不孕”、“癥瘕”等范畴。中医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其发病与中医的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及郁热、痰湿、血瘀、寒凝等病理因素密切相关。 1. 肾虚为本,冲任失养: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司生殖。若先天禀赋不足,或房劳伤肾,肾精亏虚,则天癸迟至,冲任不充,卵泡发育迟缓,发为闭经、不孕,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2. 脾虚痰湿,阻滞胞宫:脾为生痰之源,过食肥甘或劳倦伤脾,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聚而成痰。痰湿流注下焦,壅塞胞宫,阻碍气血,致卵巢呈多囊样变,症见肥胖、痤疮、带下稠,舌体胖大、苔白腻、脉滑。 3. 肝郁化热,冲任失调:情志抑郁,肝失疏泄,气机郁滞,久则化热,灼伤津液,煎炼成瘀。郁热上蒸则面生痤疮,下扰冲任则月经先期、崩漏,症见烦躁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4. 寒凝血瘀,胞脉闭阻:素体阳虚,或经期感寒,寒客胞宫,血行涩滞,瘀阻冲任,发为月经后期、痛经、经色紫暗,手足不温、小腹冷痛、舌质紫暗、脉沉紧。 三、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协同治疗 中西医对PCOS的认识各有优势,西医擅长于激素水平的调节和代谢异常的改善,而中医则强调整体调理,改善体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西医结合治疗PCOS,可以发挥协同作用,提高疗效: 1. 西医治疗: 调整月经周期: 口服避孕药、孕激素等。 降低雄激素水平: 螺内酯、地塞米松等。 改善胰岛素抵抗: 二甲双胍等。 促排卵治疗: 克罗米芬、来曲唑等。 2. 中医治疗: 中药调理: 根据辨证分型,选用补肾、健脾、疏肝、化痰、活血等中药。 针刺治疗: 疏通经络,调节气血,改善卵巢功能。 艾灸疗法: 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改善盆腔血液循环。 3. 饮食调理: 清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及具有健脾利湿、补肾益精作用的食物。 4. 生活方式干预: 保持规律作息,坚持适量运动,控制体重,保持心情舒畅。 四、温馨提示 PCOS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健康管理。 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文中治疗方案需个体化辨证施治,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实施)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