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至12月4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举办第9期女性领导力培训班,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全国各地各行业以及中央企业女性领导干部共44人参加学习培训。按照教学计划,11月25日、12月2日进行了两次学员论坛,16位学员发言。大家紧紧围绕学好用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从科技创新、生态保护到脱贫攻坚,从政府部门决策、发挥主流媒体作用、企业发展改革到地方鲜活实践,畅谈理论学习思考和工作探索。 中国特色国家监察制度是学员普遍关注的问题。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监察室主任曾萍重点阐述了中国特色国家监察制度的一系列独特之处。提出要加深对国家监察体制改革重大意义和改革后建立的国家监察制度特点的理解,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努力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党委书记赵志耘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概括为“六论”,即强国利器论、发展理念论、发展动力论、先发优势论、知识价值论、安全底线论。指出这是新时代正确认识和解决发展什么样的生产力、怎样发展生产力、如何处理生产力发展与社会发展关系等重大问题的重要指引。 如何做好理论宣传和新闻舆论引导,是各行各业特别是理论宣传部门高度关注的问题。中宣部中国电影资料馆党委书记、馆长孙向辉介绍了资料馆如何借助新技术,赋予宝贵的影像资料以活力,使之深深植入年轻观众的脑海中,润物无声地引导观影者的价值观。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党委副书记张燕以《深化媒体融合,唱响主流声音》为题,围绕如何发挥新闻舆论引导作用,提出要把内容生产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要坚持内容品质化,支持建好县级融媒体等平台,善用主流媒体及时发布权威声音,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在地方财政、审计、统计等方面,女性领导干部有其职业优势。河北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高云霄以《建设高质量财政 助推高质量发展》为题,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高质量发展要求,结合河北省改革发展及财政工作实际,提出高质量财政是同新发展理念相契合的财政实践安排,是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一种全新理财观。实现高质量财政,必须坚持抓政治引领、抓政策完善、抓改革创新、抓队伍建设,久久为功,狠抓落实。 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制机制,是中央部委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学员非常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北京市平谷区委副书记沈洁系统介绍了平谷区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的实践探索,北京市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全市推广党建引领街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主任邬立群以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为切入点,介绍了上海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动案例,从5个方面谈了自己对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思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州党委常委、宣传部长陈东红以《推动党的治疆方略落地生根》为题,从新疆工作的战略地位、总目标、工作主线、工作机制和需要把握的关键点等方面介绍了新疆为确保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所做的艰苦工作。华侨和侨属合法权益的维护是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全国侨联权益保障部部长张岩提出,要深刻领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涉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稳定应对风险能力。 本班多数学员来自地方,大家分享了地方发展和治理经验。湖北省襄阳市副市长龙小红围绕打造国家战略要地,襄阳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通过科技创新打造国之重器,体现襄阳担当。共青团甘肃省委书记蒋小丽通过丰富的影像资料,带领大家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走进“如意甘肃”,让大家如临其境地了解甘肃在守护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和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两大底线任务方面所做的努力。青海省海北州副州长杜萍以《在那遥远的地方—梦幻海北》为题,满怀深情地介绍了“两弹一星”的研发地为国家作出的重大贡献。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副市长宋海燕为大家送上了来自塞外江南的问候和邀请。 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冯馨莹和大家分享了推进国企党建向纵深发展的思考,强调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是“根”与“魂”,要围绕生产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生产。辽宁省档案馆(省工业文化发展中心)馆长(主任)何素君提出,新形势下做好干部思想政治工作,要多关注干部的心理健康,重点关注家庭有变故者、工作遇到挫折者等人员的心理健康。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杜红旗分享了“我的社院故事”,在“六个着力”方面取得的成果。 学员论坛主题鲜明,部署周密,内容丰富,讲述生动,体现了女性领导干部的独特魅力,达到了学学相长的目的。两次论坛分别由北京市平谷区委副书记沈洁、天津市红桥区委副书记芮永玲主持。 (责编:李军辉)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