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市名老中医,原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副院长,呼吸病研究室主任。北京市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工作指导教师,北京市双百工程指导教师,北京市第六批名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工作指导教师。中国中医药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常务理事。 擅长治疗: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内科其他系统疾病。肺部结节、各种急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急慢性鼻咽炎、鼻后滴流综合征、难治性哮喘,肺间质纤维化,肺癌,慢阻肺,支气管扩张,肺心病以及高血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等内科疑难杂症。 慢性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中医称喉痹,以咽部红肿、疼痛、干痒或异物感为主要症状。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内外邪毒积聚,导致火逆上气、咽喉不利、经脉痹阻不通所致,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发病多见于成年人,病程较长,常因讲话过多或天气变化、过度劳累、过食刺激性食物而加重。慢性咽炎大多间断发作,病程缠绵难愈。中医多从清热利咽、滋补肝肾、补中益气、引火归原等大法来治疗。根据不同的患者、不同的病情、不同的病理变化进行辨证论治,根据其病因病机、病理改变辨证用药。治疗方法比较多,包括内治法、外治法、针灸治疗及其他治疗方法,如中药汤剂口服、膏和散的服用、含漱法、穴位贴敷等。中药雾化、含服法、吹喉法可让药物直接达到咽部或经络而发挥作用。还有针刺、放血、推拿、按摩导引等疗法。这些方法都可在咽炎的治疗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中医如何治疗慢性咽炎? 可按以下4种类型辨证论治: 1.肺脾气虚型 主要症状:咽喉不适,咽干不欲饮,咳嗽有痰,平时畏寒,神疲乏力,语声低微,大便溏薄,舌苔白润,脉细弱。 方药:黄芪20g,白术12g,当归12g,陈皮12g,升麻7g,柴胡7g,防风12g,太子参15g,北沙参20g。每日1剂。 2.阴虚肺燥型 主要症状:咽部不适,痛势隐隐,有异物感,黏痰量少,伴有午后烦热,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数。 方药:麦冬10g,生地黄15g,玄参15g,白芍10g,甘草6g,薄荷6g,牡丹皮10g,桑叶10g,西青果10g,五味子7g,绿萼梅7g。每日1剂,分2次服用。 3.痰阻血瘀型 主要症状:咽部干涩、刺痛,咽黏膜充血,常因频频清嗓而恶心不适,舌质红,苔黄腻,脉滑而数。 方药:玄参15g,射干10g,牡蛎20g,川贝母4g,生地黄15g,麦冬15g,三棱10g,昆布10g,海藻10g等。每日1剂。 4.肺肾阴虚型 主要症状:咽干甚痒,灼热燥痛,异物感明显,灼热不适,干咳少痰,腰膝酸软,夜间多梦,耳鸣眼花,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方药:生晒参6g,麦冬10g,五味子10g,石斛10g,玉竹10g,生地黄15g,芍药10g,玄参15g,白茅根20g。每日1剂,频频服用。 (二)慢性咽炎如何预防? 1.注意预防感冒,注意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 2.平时多饮水,避免咽部黏膜干燥。 3.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熬夜或过度劳累。 (三)给大家介绍3首家用茶饮方 1.菊花6g、绿萼梅6g、金银花15g、桔梗6g,代茶泡水,每日服用。 2.罗汉果15g、乌梅6g、薄荷6g、西青果10g,代茶泡水,每日服用。 3.生晒参5g、麦冬15g、五味子6g、玄参10g,代茶泡水,每日服用。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