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在放声大笑时、跑步时、打喷嚏时、甚至咳嗽时,突然感受到一股“身下热流”? “笑尿了”这一网络用语通常用来夸张地形容某件事情非常好笑,但在现实生活中,如果真的有人在大笑时出现尿裤子的情况,这确实可能是一种病状。 这种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间出现的尴尬,正是压力性尿失禁所带来的困扰。 压力性尿失禁是什么? 压力性尿失禁,俗称“漏尿”,是指在不自主的情况下,尿液从尿道口漏出。这种病症在女性中尤为常见,尤其是中老年女性。 当盆底肌肉和韧带等支持结构受损或功能减弱时,就会导致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 有数据显示,中国成年女性尿失禁的患病率约为18.9%至31.1%之间。其中,在50~59岁年龄段,患病率更是高达28.0%。 这意味着在这个年龄段,大约每10名女性中就有2~3人可能面临着压力性尿失禁的尴尬。 尿失禁有啥影响? 将女性尿失禁形容为“社交癌”,非常贴切地描述了它对患者社交和生活质量的严重影响。 女性尿失禁作为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社交和生活质量的非致命性疾病,虽然不会直接威胁生命,但其在日常生活中给患者带来的困扰和尴尬却是巨大的。 除了社交方面的影响,尿失禁还会对女性的工作和生活造成诸多不便。例如,在工作中需要频繁上厕所,影响工作效率;在生活中需要穿着特殊的防护衣物,增加生活负担。 此外,长期尿失禁会导致泌尿系统严重病变,如引发盆腔炎、膀胱炎、阴道炎、性生活障碍、膀胱癌及尿毒症等危及生命的重大疾病。 因此,尿失禁已成为除肿瘤、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之外的世界五大疾病之一。 压力性尿失禁的原因有哪些? 妊娠和分娩 妊娠和分娩过程中,胎儿的重量会对盆底肌肉造成持续性的压迫和损伤,从而导致盆底肌肉功能减弱。 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盆底肌肉和韧带的弹性会逐渐下降,容易出现功能减退。特别是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尿道粘膜萎缩,尿道内壁会变薄,造成尿道无法有效关闭,也容易导致尿失禁。 慢性疾病 如长期咳嗽、便秘等,会增加腹压,对盆底肌肉造成额外的负担。 肥胖:肥胖会增加盆底肌肉和韧带的压力,影响其功能。 图片 图片 压力性尿失禁出现在不经意间,我们又该如何判断是否出现压力性尿失禁? 压力性尿失禁的判断主要基于其典型的症状和体征。 当在喷嚏、咳嗽、大笑等腹压增加的情况下,出现不自主的尿液自尿道外口渗漏,就可能是压力性尿失禁。 此时,如果停止加压动作,尿流也会随之终止。 一些自我测评的方法可以帮助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压力性尿失禁。例如,当感觉到尿意来临时,起身用力咳嗽10次左右,观察是否有尿液漏出,如果有,则说明可能存在压力性尿失禁。 另外,可根据尿垫试验(1小时): _ 程度 1小时漏尿 _ 轻度 1小时漏尿≤1g _ 中度 1g<1小时漏尿<10g _ 重度 10g<1小时漏尿<50g _ 极重度 1小时漏尿≥50g _ _ _ 饮用500ml饮用水后进行跑步、跳绳、爬楼梯等活动,然后观察内裤上尿垫的尿量,如果尿垫增重大于等于2克,也可能说明存在压力性尿失禁。 另外,尿动力学检查也是一个重要的判断手段。 在充盈性膀胱测压时,如果腹压增加而无逼尿肌收缩的情况下出现不随意漏尿,那么就可以诊断为压力性尿失禁。 Q 压力性尿失禁分几度? A 轻度: 患者在增加腹压(如咳嗽、打喷嚏)或体力下降时,才会出现尿失禁的症状。 这种程度的尿失禁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较小。 中度: 患者在跑跳等活动后引起腹压增加,或者在任何屏气或用力时(如提举重物),都可能出现尿失禁。 这种程度的尿失禁会造成日常生活的不便,可能需要佩戴纸尿裤。 重度: 患者在站立或坐位时,甚至在几乎没有腹压增加的情况下(如平卧时),尿液都会经尿道流出。 这种程度的尿失禁对日常生活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Q 哪些人群好发压力性尿失禁? A 年龄较大的女性: 尤其是40岁以上的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盆底肌肉和尿道括约肌的弹性和控制力逐渐下降,容易发生压力性尿失禁。 多次生育的女性: 多次生育或生产时使用助产技术的女性更容易患上压力性尿失禁。 生育过程中,盆底肌肉和尿道括约肌可能会受到损伤,导致尿道控制力减弱。 肥胖人群: 肥胖也是压力性尿失禁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肥胖女性的腹部脂肪堆积较多,会增加腹压,进而增加尿道压力,导致尿失禁的发生。 子宫切除术后女性: 子宫切除术后半年至一年内的女性也可能发生压力性尿失禁。 吸烟人群: 有资料显示吸烟者发生尿失禁的比例高于不吸烟者,可能与吸烟引起的慢性咳嗽和胶原纤维合成的减少有关。 从事体力活动人群: 高强度体育锻炼可能诱发压力性尿失禁。 消化功能差的人群: 便秘、肠道功能紊乱可能诱发压力性尿失禁。 绝经期女性: 长期以来认为绝经期妇女雌激素下降与尿失禁发生相关,雌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是一个影响因素。 糖尿病患者: 因局部组织营养变差,糖尿病患者也可能出现压力性尿失禁。 面对压力性尿失禁,我们又该如何治疗和预防? 如何治疗压力性尿失禁?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减轻体重(尤其BMI30kg/m2)、避免过度用力、改善饮食习惯等,有助于减轻症状。 在产后42天至6个月的黄金修复时间,通过专业的盆底肌肉锻炼,如凯格尔运动、瑜伽和普拉提、低频电刺激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等,是可以避免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的,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和弹性,改善尿失禁症状。 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 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并不能根治压力性尿失禁,且可能存在副作用。 手术治疗 对于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包括尿道中段悬吊术、膀胱颈悬吊术等。 如何预防压力性尿失禁?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多吃蔬菜、保持大便通畅、减少便秘等,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 孕期保健 孕妇在孕期应注意避免过度用力、控制体重增长等,以减少对盆底肌肉的损伤。 产后康复 产后及时进行盆底肌肉锻炼和康复,有助于恢复盆底肌肉的功能。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泌尿系统疾病,有助于预防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