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阵子出了一部新剧真的是厉害了。 论口碑,它在豆瓣的「一周全球口碑剧集榜」上连续霸榜4周。 论尺度,它从剧名到剧情都“在危险边缘反复试探”,据说满屏马赛克,短评区还有网友感叹“这是我们这些性压抑五千年的人可以免费看的吗?” 就这样,本人抱着猎奇心态前去一探究竟,结果一口气刷完十集,根本停不下来。 但我必须要解释一下,这部剧真正吸引我的——真的不是你们想的那样......!! 《风骚女子》 重点可不是“风骚”二字 剧集开场,一位名叫乔伊斯的女性迈进了洛杉矶会展中心正在举办的杂志推介会场。 几分钟之前,她在会场外遭遇了性骚扰,被一个普信男大喊:“给我看看你的🐻”。 平复了情绪之后,乔伊斯开始推销自己想要创办的女权杂志。 她给这本杂志取了一个十分响亮的名字——《女权觉醒》。 但很可惜,在场的出版商无人买帐,更多的是不理解“她为什么那么愤怒???” 把记忆拉回到这部剧所设定的时间,1970年代。 暂且不说那个年代的男女地位差别究竟有多么大。 单是市面上的所有杂志,基本都是在服务男性、物化女性。比方说,里面都是性感女性luo体的画面,或者是教唆女性如何才能把自己嫁出去。 对此,当时的绝大多数男性都当成理所当然,当时的女性也只能逆来顺受。 就在乔伊斯在推介会上碰了一鼻子灰时,她的想法让一位名叫道格的廉价出版社老板产生了兴趣。 道格提出建议,创办一本全是luo体男人的杂志。 在道格看来,乔伊斯想要传递女性主义内容,让大家产生思考可以,但是不能直接硬上理论知识,得包装成人们感兴趣的样子。 “就像喂狗吃药,要把药在花生酱里沾一沾。” 可想而知,起初听到这样的想法,乔伊斯当然是“满脸写着拒绝”,认为这太愚蠢、太低俗了。 直到某天,一位男明星的luo体照登上时尚杂志并且轰动一时。 走在街上,许多女性都捧着这本杂志在阅读和讨论,就连满头白发的中年女性也在电梯里捧着这本杂志看...... 生活里的这些现象,动摇了乔伊斯原先的态度。 自此,她与道格达成合作的共识—— 创立一本内容由女性来创编、以女性群体为目标受众的情色杂志,名为《风骚女子》。 一本全是luo男的杂志就这样横空出世了。 在那个年代去做这样一本杂志,困难程度可想而知,人们不仅会议论、会质疑、甚至还会对其进行荡妇羞辱。 看到乔伊斯遭遇的那些事情,你会觉得无比得熟悉。 比如,乔伊斯和道格在酒会上找投资方谈合作,看上去一本正经的投资人,背地里却在玩潜规则,提出“想要与杂志社模特共度一夜”的想法。 再比如,走进一场聚会里,乔伊斯看到了这样一幕: 在场所有男人都像个大爷似的躺在沙发上高谈阔论;而在场的所有女性在厨房里做饭、干家务、带孩子。 包括杂志社男职工为赞助商的女性用品写广告词,总是使用一些油腻、爹味浓厚的表达。 直接引起了杂志社女职工的生理不适——“这些广告让我恨我自己,但是我爱我自己耶。” 由此可见,一些男性对女性的认知,真的仅存于他们的想象之中。 更荒唐的是,即便为了女权事业被辱骂、被曲解,依然可能还会让结果变成费力不讨好。 在一场女性主义交流讨论会上,因为杂志社需要资金支持,接下了广告,就有人直接断言:“我看出来了,你在乎利润”,“你是个女权主义的冒牌货。” 看到这里,我发现乔伊斯在创编杂志的过程中经历的「荒唐事件」,完全是现实世界的照妖镜。 明明都过去一个世纪了,直到今天,这些事情好像还在我们的现实世界里不断上演,讽刺感拉满。 女孩儿们别再“沉睡”啦,醒醒吧! 话说回来,整部剧里最打动人的地方,倒不是女主乔伊斯为了办成杂志所遭遇的种种困难,而是杂志社团队里几位女性的“抱团取暖”。 她们始终和乔伊斯站在一起。 一起去打破性羞耻、在实际行动上互相支持着彼此,并且在此过程中获得属于自己的觉醒与成长。 其中一位是乔伊斯的姐姐,雪莉。 生下三个孩子,多年来在家里当家庭主妇的她虽然不懂什么是“女权”,却拥有不少生活经验。 在创办杂志的过程中,雪莉为乔伊斯提供了很多不同视角的想法。 比如文章的标题应该更通俗易懂些,而不是取一些枯燥乏味的论文式标题—— 相比标题为《家庭补偿之窘境》这样的文章,女孩们或许更容易接受一篇名为《孩子拿钱做家务,那妈妈呢?》这样的文章。 在乔伊斯的邀请下,雪莉加入了《风骚女子》杂志社的创编团队。 她终于从沉重繁琐的家务劳动中脱离了出来,拥有了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 另一位是负责杂志拍摄协调的女孩,斑比。 过去,她从没做过任何女权相关的事情,职业是在当男性向se情杂志的模特,被拍摄各种性感的照片供男性们观赏。 换句话来说,曾经的她,是被男性彻底物化的一类女性。 直到看到了乔伊斯最开始写的《女权觉醒》,斑比深受启发,走向觉醒,并且变得越来越勇敢。 她主动申请加入了乔伊斯的编辑团队。 甚至在杂志社合伙人道格试图做一些违背《风骚女子》创办初衷的内容时,放弃自己的金钱利益,毫不犹豫地选择离开。 包括女主自己也是同样,即便身为一名女权主义者,但乔伊斯其实也不是一个完美女性。 没错,她的确是一个高等院校毕业、家里堆满女性主义书籍、理论知识极其丰富的女权主义者。 可是她的问题在于——书读得太多,生活观察得太少,没有走进实际生活里去观察周遭女性的真实困境。 这就导致了在她看来,女性都是保守的、没有性欲望的,对性玩具丝毫不感兴趣。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好在,经历了一期又一期《风骚女子》杂志创编,乔伊斯从“高空中”回到了“地面上”,抛弃了自己先前的一些刻板观念 因为《风骚女子》,乔伊斯有了一次特别的性体验(在这里不剧透了,留给大家自己慢慢去看吧)。 也因为这些切实的体验,她不再止步于谈论那些关于女性「同工同酬」、「婚内强奸」之类的严肃议题。 学会去关心一些“小事”,比如接纳自己的生理欲望、爱自己的身体、甚至具体到如何取悦自己。 她意识到了自己曾经身为一位女权主义者的傲慢、不接地气和高高在上。 更重要的是,她逐渐明白了: 如果永远都躲在书房里研究女权,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只会让自己掉进“象牙塔”之中,彻底与现实脱离。 女性固然需要获得更多平等的权利,但别忘了,“谈性”的权利也是其中之一。 这样很不女权? 请不要judge我们 看到这儿,有人可能会提出疑问: 所以,女主搞一本都是男性luo体的杂志,这就是女权......吗? 先别急,剧中,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情节解答了大家的困惑。 当《风骚女子》这本杂志出版后名噪一时之际,乔伊斯被几位男性邀请前去录制一档播客。在录制过程中,她一直被其他两位男主持人质疑—— “你做这样一本杂志,是不是因为你厌男?” 即便乔伊斯如何用女性主义的专业知识来解释“这本杂志不是关于厌男的,是关于赋权女性的。” 对方好像始终都听不进去,依然在对她进行各种言语攻击,试图激怒她。 就在这时,男主持人身旁的一位女助理转身操作了一下录音机。 结果被男主持人警告:“你没权利碰这些。” 在场见证着这一幕的乔伊斯笑了,紧接着,她再次对男主持人耐心解释道: “看,这才是我杂志的宗旨!男人们已经独裁很久了——「这是我的按钮」。我们不是想夺走男人按按钮的权利,女人们只是想碰一下按钮。那也不行的话,我们想要自己的按钮。” 一句话,道出了她起初想要创办这本杂志的动机,也道出了女权主义真正的诉求—— 赋予我们平等的权利。 既然男性拥有凝视女性、观看女性身体的权利,那么女性为什么不能拥有同等的权利,去凝视男性、观看男性的身体呢? 不仅是这件事,女权主义追求的所有事情都是如此。 我们要的不是女性压倒男性,要的不是天平倾倒在我们这一方。 而是我们可以选择结婚与否、生育与否、做家务劳动与否、享受性与否......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权利。 why not? 这是乔伊斯,也是这部剧代表所有女性抛出的一句发问。 (责任编辑:) |